虛云禪師是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脈”之禪宗大德,在我國禪宗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53年,虛云等一眾高僧發(fā)起成立中國佛教協(xié)會。虛云一生培養(yǎng)眾多弟子,多位弟子成中流砥柱,如著名的本煥和尚、一誠和尚、凈慧和尚等。虛云生于1840年,卒于1959年,歷經(jīng)道光帝、咸豐帝、同治帝、光緒帝以及溥儀五帝,平生120年;他的一生,就是一部真正的中國近代佛教史。
1947年3月17日,一代高僧“太虛大師”在上海玉佛禪寺直指軒圓寂。太虛大師是中國近代十大高僧之一,是近代佛學界泰斗,也是中國近代佛教的推動者。他的一生弘法利世,不辭辛勞。1947年4月10日,大師弟子拾取靈骨,舍利數(shù)百,猶令人稱奇的是心臟久焚不壞。同年6月6日,國民政府明令褒揚:釋太虛,精研哲理,志行清超!護國之憂,尤堪嘉尚!
印光法師振興佛教尤其是凈土宗,居功至偉,是對中國近代佛教影響最深遠的人物之一。印光法師在佛教徒中威望極高,與近代高僧虛云、太虛等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其在當代凈土宗信眾中的地位極高,被后人尊為“凈土宗第十三祖師”。印光法師留給后世的《印光法師文鈔》,前后三編共計一百余萬字,是凈土修行人的指路明燈,被稱為“小藏經(jīng)”。
弘一法師是中國近代十大高僧之一,是我國早期研究和介紹西洋藝術(shù)的先驅(qū)者。弘一大師對佛學的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他對律宗的研究與弘揚上,他振興律學,不畏艱難,著書說法,實踐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師,也是國內(nèi)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為弘揚律學,弘一大師耗時四年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記》,此書與其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合為精心撰述的兩大名著。
佛門泰斗本煥長老一生修行80余載,歷經(jīng)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時期,他至少到過20個國家傳教布道,皈依門徒200余萬人,先后恢復或新建了十四座寺院,座下法嗣弟子近千人。作為中國佛教界一大領(lǐng)袖,本煥長老在國家面前曾坦言:“自己先是一個公民,后才是出家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戰(zhàn)亂年代,人民疾苦不管大小,自己都有一份責任?!?
禪宗大德來果長老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名譽會長,為發(fā)展中國佛教事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是中國佛教界愛國愛教的光輝典范,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評價。1949年來果長老承接一代高僧虛云長老法脈,為臨濟宗第四十四代傳人,曾任廣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韶關(guān)南華寺、蓮開凈寺、別傳寺、大雄禪寺等寺的方丈或主持,以及中國佛教協(xié)會咨議委員會主席、深圳市佛教協(xié)會會長。
夢參長老世壽103歲,曾親炙虛云、弘一等近代高僧,顯密兼修,教律并弘,尤以宣講華嚴經(jīng)、地藏三經(jīng)。長老畢生致力于恢復僧伽教育,建寺安僧,曾執(zhí)教于中國佛學院、閩南佛學院,弘法足跡遍及美國、新加坡、加拿大、印度尼西亞及中國港臺地區(qū)。國家宗教事務(wù)局副局長曾評價夢參長老“美麗且艱辛的一生”,指出其對佛教中國化和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傳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倓虛法師與虛云法師、太虛法師并稱民國佛教三虛。倓虛法師中年出家,隨近代天臺宗高僧諦閑法師修學,在興辦佛教教育,建設(shè)佛教道場方面有突出貢獻。1925年,諦閑老和尚向倓虛傳授天臺宗第44代法卷,倓虛法師成為天臺宗第44代傳人。老和尚一生對佛教最大的貢獻,是復興東北佛教,使東北緇素兩眾聞知正法,同時興建多所寺院和佛學院。
中國近代高僧,曾向多位大德前輩學習,廣涉大小乘經(jīng)論。他雖是臨濟宗法脈,但卻打破門戶之見,將五宗融為一體發(fā)揚光大,一生對《楞嚴經(jīng)》體悟極深。作為一位國民,他在國家有難時,積極奔走呼號,團結(jié)全國僧人的力量,為抗日救國和維護佛教穩(wěn)定發(fā)展作出了偉大貢獻。他曾與虛云等高僧聯(lián)合發(fā)起并成立中國佛教協(xié)會,后被推選為協(xié)會第一任會長。
慈航法師曾追隨太虛大師,于中國各地巡回弘法;晚年駐錫于臺灣,開創(chuàng)臺灣僧伽教育為中國佛教在臺灣省的開展打下基礎(chǔ),對臺灣佛教具有深遠影響。1954年,慈航圓寂。門下弟子遵其遺囑,將其遺體用大缸枷躍盤坐于彌勒內(nèi)院后山,五年后開缸檢視,其全身不壞,面目如生,隨后將其肉身裝金,迎歸彌勒內(nèi)院安座,成為臺灣佛教史上第一位保存肉身不朽、留下全身舍利的金身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