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地區(qū)
金三角地區(qū)是指位于東南亞的泰國、緬甸和老撾三國邊境地區(qū)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qū)長期盛產罌粟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世界三大毒源地之一。金三角地區(qū)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洛因類毒品產地,罌粟種植面積在100萬畝以上,年產罌粟2650噸至2800噸,年產海洛因約200噸左右。 而據《2021年中國毒情形勢報告》,“金三角”地區(qū)仍是中國最主要毒源地,全年繳獲海洛因1.81噸,同比下降52.1%,其中來自“金三角”地區(qū)1.78噸。
金新月地區(qū)
金新月地區(qū)位于西南亞,從土耳其東部,經伊朗、阿富汗一直延伸到巴基斯坦一帶,因地域形狀類似一彎新月,故稱“金新月”。相對于金三角等地來說,金新月地區(qū)種植毒品的時間較晚,主要種植大麻和罌粟,但近年來,金新月已經取代金三角,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產地。其中罌粟種植面積近11萬公頃,每年生產4000噸毒品。1999年,金新月地區(qū)的鴉片總產量達到4600噸,占到了全球總產量的75%,是當時世界最大的鴉片產地。
銀三角地區(qū)
銀三角地區(qū)位于南美洲的哥倫比亞與委內瑞拉交界處,與金三角地區(qū)、金新月地區(qū)并稱為“世界三大毒源地”。這一地帶總面積在20萬平方公里以上,由于盛產可卡因、大麻等毒品而聞名,所以從20世紀70年代起,被人們稱之為“銀三角”。在銀三角地區(qū),秘魯是世界最大的可卡因產地,古柯種植面積達8萬公頃以上,每年產古柯6萬噸左右。玻利維亞年產古柯葉5萬噸左右,居世界第二位。哥倫比亞是第三個可卡因產地,年產古柯葉1.2萬噸左右,居世界第三位。據統(tǒng)計,“銀三角”地區(qū)的可卡因類毒品幾乎占世界產量的100%,大麻占世界產量的80%。“銀三角”生產的毒品主要銷往美國,約占美國毒品市場的3/4。
貝卡谷地
貝卡谷地位于黎巴嫩境內,原來號稱“黎巴嫩的糧倉”,但是隨著他們國內局勢不斷地動蕩 ,這個地方的居民為了獲取高額利潤而大量種植罌粟,每年有兩億美元以上的毒品交易額,現在的貝卡谷地已經成為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之一。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等方面的壓力下,這里的罌粟和大麻種植少了,但轉而開始進行海洛因和可卡因的加工,并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地運到外界,成為中東有名的毒品生產和集散地,已經成為繼“金三角”、“金新月”和“銀三角”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毒品產區(qū),也是海洛因制造與轉口的重要中心。
黑三角地區(qū)
黑三角地區(qū)是非洲新崛起的一個毒品基地,包括尼日利亞、加納、肯尼亞、蘇丹和南非五國接壤的邊境地帶。它的主要產品是大麻。在非洲,大麻是種植、販運和濫用的主要毒品。僅南非的大麻種植面積,就超過了82萬公頃。此外,非洲三角地區(qū)還是世界毒品販運活動的主要中轉站,是將大麻運往歐洲毒品市場的主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