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qū)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南京市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南京市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之稱,明清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
鎮(zhèn)江市,江蘇省轄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地處江蘇省南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十”字交匯處,介于北緯31°37′~32°19′、東經(jīng)118°58′~119°58′之間,東南接常州市,西鄰南京市,北與揚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鎮(zhèn)江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極其豐厚的文化積淀。春秋時稱為“朱方”,三國時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設“南徐州”,隋統(tǒng)一后改置“潤州”,鎮(zhèn)江之名自北宋至今,民國時期為江蘇省會。鎮(zhèn)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扼南北要沖,得山水之勝,鐘靈毓秀,代不乏才。
揚州市,古稱廣陵、江都、維揚,江蘇省轄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位于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介于北緯32°15′—33°25′、東經(jīng)119°01′—119°54′之間,東部與鹽城市、泰州市毗鄰;南部瀕臨長江,與鎮(zhèn)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與南京市相連;西部與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與淮安市接壤,總面積6591.21平方千米。揚州市是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城市,國家重點工程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地。有著“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
淮安市,簡稱“淮”,舊稱淮陰市,江蘇省轄地級市,Ⅱ型大城市。位于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是蘇北重要中心城市 ,長三角北部現(xiàn)代化中心城市, 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淮河生態(tài)經(jīng)濟帶首提首推城市,三線城市,坐落于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處在中國南北分界線上,擁有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淮安市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環(huán)境保護模范城市,為淮揚菜的主要發(fā)源地之一。
馬鞍山市,安徽省轄地級市,地處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屬長江下游湖積、沖積平原,總體地勢較平坦,略有北高南低之勢,為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總面積4049平方千米。馬鞍山市因鋼設市、因鋼興市,以馬鋼而聞名,于1956年10月設市。馬鞍山市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qū)城市、長江流域重要的濱江港口城市,處于長三角幾何中心,是南京、合肥都市圈的“雙圈城市”,也是山水相間的生態(tài)之城,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滁州市,安徽省轄地級市,位于安徽省東部,市境地貌呈多樣性,以丘陵及崗地為主,平原區(qū)主要分布在滁河、淮河等河流沿岸和高郵湖、女山湖等湖泊的濱湖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季風明顯,雨熱同季,總面積13433平方千米。滁州市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qū)城市,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的重要城市。滁州境內早在石器時代即有人類活動。隋開皇三年(583年),改南譙州為滁州,得名于滁河,滁河古稱“涂水”,滁州由古代“涂中”沿革而來,為六朝京畿之地。
蕪湖市,安徽省轄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下游,地勢低平,屬長江下游平原的組成部分,由階地和河漫灘構成的平原為主,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總面積6009.02平方千米。蕪湖市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qū)城市,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的重要城市,G60科創(chuàng)走廊的重要成員。蕪湖市古稱鳩茲,境域有文字記載已2500余年歷史。古代蕪湖得兩江(長江、青弋江)交匯、舟楫之利,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發(fā)達。
宣城市,安徽省轄地級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皖、蘇、浙三省交界處,地處東南丘陵與長江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溫差大,雨量充沛,總面積12355.66平方千米。宣城市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qū)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G60科創(chuàng)走廊中心城市。宣城是全國唯一的中國文房四寶之城,宣紙制作技藝被列入聯(lián)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宣城是千年郡府地,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在此設丹陽郡,歷代為郡、州、府、路治所。
常州市,江蘇省轄地級市,位于江蘇省南部,東瀕太湖,北襟長江,處長江下游平原,兼有高沙平原和山丘湖圩,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干濕冷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總面積4385平方千米。常州市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qū)城市,上海大都市圈和蘇錫常都市圈重要城市。常州歷史悠久,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春秋末期(前547年),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開始了長達2500多年有準確紀年和確切地名的歷史,歷朝均為郡、州、路、府治所。
市 | 市轄區(qū) | 縣級市 | 縣 |
南京 | 玄武區(qū)、秦淮區(qū)、鼓樓區(qū)、建鄴區(qū)、雨花臺區(qū)、浦口區(qū)、六合區(qū)、棲霞區(qū)、江寧區(qū)、溧水區(qū)、高淳區(qū) | - | - |
鎮(zhèn)江 | 京口區(qū)、潤州區(qū)、丹徒區(qū) | 丹陽市、揚中市、句容市 | - |
揚州 | 邗江區(qū)、廣陵區(qū)、江都區(qū) | 儀征市、高郵市 | 寶應縣 |
淮安 | 清江浦區(qū)、淮陰區(qū)、淮安區(qū)、洪澤區(qū) | - | 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 |
馬鞍山 | 博望區(qū)、花山區(qū)、雨山區(qū) | - | 當涂縣、含山縣、和縣 |
滁州 | 南譙區(qū)、瑯琊區(qū) | 天長市、明光市 | 全椒縣、來安縣、定遠縣、鳳陽縣 |
蕪湖 | 鏡湖區(qū)、弋江區(qū)、鳩江區(qū)、灣沚區(qū)、繁昌區(qū) | 無為市 | 南陵縣 |
宣城 | 宣州區(qū) | 寧國市、廣德市 | 郎溪縣、涇縣、績溪縣、旌德縣 |
常州 | 金壇區(qū) | 溧陽市 | - |
總計 | 33市轄區(qū) | 11個縣級市 | 16個縣 |